A大台北新聞人物專訪

士林地方法官墜樓身亡引發社會反思:司法環境何以長期惡化?上位者掌控權力,基層司法官負荷不堪

【照生新聞記者 謝榮浤/台北報導】

Img 9675
劉承武檢察官主持中華民國廉政監督協會會報。(圖/記者謝榮浤翻攝)

士林地方法院法官李昭然不幸墜樓身亡,留下遺言「我很累」表明其心境疲憊,法官論壇一位服務十餘載司法官留言寫下「不尊重專業的司法政策」文章抒情。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全國被害人權協會副理事長劉承武對此表示,台灣司法機關存在的痛苦根源於政治人物設計制度時偏向如何操控司法官,而非如何維護被害人權益。制度上對被告有利之程序及實體法律要件迅速通過,司法機關因此負擔增加,卻未增加人力。司法官的素質雖逐年提升,但招考人數侷限,以免司法官閒置而難以操控。被告有利之法律修正案進展緩慢,政治人物期望拖延戰術能助其逃罪。這導致司法官工作負擔加重,且未改善司法環境與文化,呈現惡性循環。

司法機關系統自民國36年制憲以來仍保持金字塔式結構,上位者掌控權力,基層司法官承擔壓力日增,缺乏自主性。高層偏向逢迎政治人物,持續加重基層司法官負荷,以獲得更多掌控權力之機會。這種掌控支配司法機關的心態根源於偏向個人私利,使得上位者輕鬆無憂,而基層司法官忙碌無暇。這種不公平的勞動現象持續將司法環境惡化。

長期以來,司法機關文化持續惡化,但未見高層主動承擔責任,反而放任環境惡化。台灣人民對此漠不關心,僅期望司法機關能繼續運作。然而,我們是否應該容忍司法環境的惡化?儘管司法應該秉持公正,但實際上出現了不同水平的司法,一者追求真相,一者從事欺詐。被害人應該自問,是否應繼續被動容忍?

讓我們共同努力,改善這一情況。

(總瀏覽數: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