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Young藍圖 築夢幸福」培養正確價值觀 救國團113年《青年獎章》名單揭曉
【照生新聞記者 郭漢宥 台北報導】
慶祝中華民國113年青年節,救國團葛永光主任3月27日下午於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與今年度青年節籌備委員會總召集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林佩蓁同學,共同主持113年度《青年獎章》獲獎者公布記者會,正式宣佈11位得主名單及獲獎事蹟。
本年度經各界推薦,共372位各行各業青年參與《青年獎章》選拔,最終在公益、運動、國際、文化藝術、永續發展等領域,選出11位具代表性的傑出青年獲獎者。
今年青年獎章頒獎活動,以「花Young藍圖,築夢幸福」為主題,得獎人與救國團葛永光主任(右六)、今年度青年節籌備委員會總召集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林佩蓁同學(右七),共同合影留念。(圖/記者郭漢宥攝)
救國團自今年3月份起,在全國各縣市陸續舉辦優秀青年選拔、表揚、拜會及公益連線活動,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議會及各級學校與地方人士的重視和支持,充分展現各界對青年人的重視。
救國團自民國42年起辦理青年節活動,民國45年起依政府指示舉辦《青年獎章》及優秀青年選拔,其目的在透過表揚鼓勵青年自我實現,並成為推動社會國家向上提升的中堅力量,歷來包括張善政市長、侯友宜市長,蔣萬安市長、總統府李大維前秘書長及大家熟知的國家運動員莊智淵、戴姿穎、郭婞淳等都曾榮獲《青年獎章》殊榮,不僅成為臺灣青年的學習楷模,更為全世界華人樹立典範。
葛永光主任表示,中華民國是一百多年前,由無數熱血的青年人用性命拼出來的,救國團是為國家而生的,而青年人又是國家最重要的希望,因此,救國團每年辦理青年節活動的目的,不只在於肯定青年個人的傑出表現,更在於關心國家社會的永續發展。
救國團葛永光主任致詞勉勵得獎人。(圖/記者郭漢宥攝)
葛主任指出,國家發展的根本在於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於政府提供安定的環境與友善的資源。救國團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替國家培養具備良善品格,並對國家有使命感、對社會有責任感的青年。然而當前臺灣由於「生得少、退得早、離得快、進不來」及AI趨勢、產業轉型、國際局勢及經濟衰退等因素,正面臨國安級的人才危機。首先,根據聯合國穩定人口結構總生育率標準,臺灣僅有0.89%,在全球敬陪末座,自2021年元月至今,臺灣人口已連續37個月「生不如死」,且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以上。此外,依據天下雜誌出版《2024臺灣人才白皮書》研究指出,臺灣白領工作者與高技術人才一年出走至少30萬人,全球「難以找到符合需求的人才」的企業當中,臺灣也以88%高居全球之首。
天使之音 生命之歌 廖庭澔先生
現任表演藝術工作者35歲的廖庭澔先生,是一位多障(全盲及自閉症)青年,他不因自身殘缺成為社會負擔,仍然努力不懈,克服障礙,用音樂分享特殊的生命樂章,跨出多重障礙的限制,關懷偏鄉教育、學校生命教育和品格教育,以及文化藝術傳承,社福關懷等等,啟發感動更多年輕學子和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一路走來得到大眾的肯定與鼓勵,歷年得獎無數,得到社會各界肯定,先後獲得95年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九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96年全國視障才藝大賽手風琴演奏第一名、98年送愛到北京、濟南、青島、天津公益活動、99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詩情花藝,表演藝術音樂類(主題:彩色的音樂世界)、臺北市艾馨公益慈善會-第十四屆十大艾馨獎、100年第十五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101年第二屆台殘疾人文化周【心手相連】文藝活動、102年臺北市社會優秀青年、103年世界關懷自閉症日點藍燈關懷活動、107年莫斯科2018 Filantrop International Award獲獎及演出、112年「愛與感恩」遇見多障音樂天使廖庭澔環島音樂會。
天使之音,生命之歌,現任表演藝術工作者廖庭澔先生,是一位多障(全盲及自閉症)青年,接受救國團葛永光主任頒發青年獎章。(圖/記者郭漢宥攝)
庭澔多年來,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與大家分享特殊的生命樂章,同時更在各公益與慈善活動中,展現令人讚嘆生命能量,旋律遍及學校、監獄、醫院、養老機構、安寧病房、藝術中心、宗教團體、身障公益團體及兒童福利院等。
評審評語中指出,庭澔用音樂帶給人溫暖,鼓舞人心,與人共享音樂藝術之美,用殘而不廢的精神和毅力,啟發他人尊重生命,並善用自身專長,造福人群,傳遞善的力量,足為青年楷模。
廖庭澔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透過盲人點字讀稿,向現場來賓致意。(圖/記者郭漢宥攝)
秉持善良 溫暖助人 李宛軒同學
宛軒年僅18歲,是今年度最年輕的獲獎人,自11歲喪父後,將傷痛轉化為動力,不僅自我提升,更將這份力量延伸至幫助他人。因為看見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共同需求,所以創辦了多個致力於學習支持與心理健康的網路社群,秉持著互相幫助、一起成長的理念,串連 起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互助,成功地將社群從一個人成長至超過五十萬人加 入,創造超過一億人次的流量。
宛軒在社群經營、管理上的傑出表現,以及對社會的關懷和影響力,讓宛軒 榮獲美國陳文成教授基金會社會關懷首獎、勵馨女兒獎,更成為全國十 大傑出青少年之一,同時也在去(112)年獲得總統教育獎,受到蔡英文總統親自致詞肯定:「宛軒在社群經營方面的長才,受到許多獎項的肯定,也幫助了更 多人。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能夠為整個社會創造更多良善及溫暖。」
秉持善良,溫暖助人今,年最年輕的得獎人,年僅18歲的李宛軒同學。(圖/記者郭漢宥攝)
宛軒不僅激勵更多人持續向前,也為社會注入了溫暖和善意,其善良和關懷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人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熱情和影響 力。年僅18歲,無論未來的道路如何,相信都將會以她的勇氣和堅定,繼續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成為更好的自己。
評審評語中指出,宛軒實踐助人,充實自我,奉獻不懈,傳遞溫暖之精神,足為青年楷模。
葛主任指出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人才培育更是維持國家生產力及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從在場11位《青年獎章》獲獎者的成就可以看出,人才培育除了知識的涵養及技能的鍛鍊外,最關鍵的因素是心理的素質,尤其在全球競爭的壓力下,每個組織和企業都面臨產業性質的改變,及社會責任需求所產生的挑戰,在臺灣的我們如何幫助青年人強化生活的素養與生命的素質,以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局勢和環境,是未來如何替臺灣組成一支人才大軍的思考重點。
近期「社會安全網」議題再度浮上檯面,針對當前深深影響年輕人的網紅、網軍等網路現象,葛主任特別提出建置「數位安全網」的迫切性。葛主任表示,網路社交平臺表面看似所有人都能暢所欲言,實際上背後卻受到許多政治勢力的控制和操弄,導致同胞之間相互攻訐感情撕裂,重要的公共議題反而無法完全客觀冷靜地深入討論,而網路的匿名性,更使許多詐騙有機可乘,讓有心人士伺機而動,使年輕人遭受威脅和傷害。葛主任呼籲政府做好正確示範,帶頭端正網路風氣,尤其AI科技未來將使網路上的資訊更加真假難辨,政府必須正視這些可預期及正在發生的亂象,立即建置完善的「數位安全網」,適時接住每一個可能受到侵害的青年人,也呼籲社會各界和救國團一起來推廣正確的青年價值觀。